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(1 / 1)
苗貴妃的回歸,在整個朝堂上面,沒有引發一定的波瀾的,朝堂上面風平浪靜的,哪怕是貴妃造成了汴粱市民的轟動,在整個汴粱,討論的最多的,也就是貴妃歸寧的盛況,特別是那些寶物,那個一人多高鏡子的,可以神奇的,把人的一切都照耀的清清楚楚的鏡子。
這個轟動,更多是民間的,甚至在皇宮之中,后妃們,為了這個鏡子,也引發的爭奪,一人高的,那肯定是不可能的,那是趙信提供給貴妃的,只有那麼一個,就連之後給仁宗的,也就是兩尺多一點的鏡子,比之前的銅鏡,不知道好了多少,可是見識過貴妃手中的巨大鏡子,總感覺這些不怎麼給力。
這還是一些有權勢的后妃,仁宗加上在貴妃,在福康公主哪裡搜刮的,加上他自己的鏡子,也不過是30多面,一些比較得到他看中的,一面還不夠,因為絕大部分的鏡子,都是小型,扇面左右大小,這些鏡子,一個根本就不夠。
沒辦法,仁宗就通過葉清臣,委婉的把目的說了出去。
聽到了仁宗的要求,葉清臣也是很無奈,讓一個三司使,去幹這樣的事情,多多少少,有些讓他鬱悶,不過他更加佩服的,還是趙信。
一個假死脫身的皇子,利用丁海軍的不毛之地,居然在2年的時間之中,經營了這麼龐大的一個家業,別的方面,他或許不會佩服趙信,但是賺錢的能力上面,整個北宋,還沒有那個能夠超過他的。
別的不說,短短的2年的時間之中,仁宗從趙信的手中,得到了多少資金了,別的不說,之前的300多萬貫,那可是意外財富。
哪怕是現在,手頭上面寬裕了,北宋的財務狀況,也是近20年的時間之中,最好的時刻,可是葉清臣手頭上錢控制的越來越多,可是花費的地方也越來越大。
之前,沒有希望獲得撥款的前提下,一些可有可無的小項目,就不復存在了,可是現在,知道中樞有錢了,就報上來,有些,確實是沒有必要,可是一部分,卻是有必要的,這方面增加的支出也不少,再加上葉清臣提出的北方農田水利建設,雖然一肚子火,已經開啟的項目,也不能放鬆啊。
聽到了葉清臣有些不好意思的詢問,趙信啞然失笑了,三司使親自前來,這個面子是要給的,玻璃鏡,在這個時代,沒有見過的時代,可以說是無上至寶,可是在他那裡,成本不會很高,原料就是一些沙子而已。
不過,類似給貴妃的那種,是絕對沒有的,無論是哪個鏡子上面,所使用的寶石的造價,還是貴妃的身份地位,必須要是頭一份,那麼斟酌之下,拿出來的東西就有限了。
趙信經過考慮,給了葉清臣200面鏡子,其中三尺左右穿衣鏡大概只有10面,其他都是大小不一的。
葉清臣也沒有想到,會是這麼的容易的,他也知道這些鏡子的價值,如果按照銅鏡的價格,這麼龐大的銅鏡,價值絕對不菲,銅的比重較重,這麼龐大的一面銅鏡,又經過專門的打磨和雕琢,消耗巨大。
玻璃鏡的功效,遠遠超過銅鏡,現在,有人知道丁海軍有玻璃鏡,也開始尋求,一塊巴掌大小的鏡子,已經被求購到了500貫以上,如果按照這個來計算的話,200面的鏡子,差不多就是幾十萬貫。
連300萬的現金,都毫不猶豫的給了,幾十萬貫的東西,也不過是毛毛雨了,葉清臣總算是達到了目的了,這些鏡子,足以滿足仁宗的需求了。
葉清臣離開的時候,也承諾過,會繼續推動鐵路的建設,不過需要時間。
鏡子引起的風波,基本上,都是在後宅,就算是仁宗,也只是被后妃煩著,並沒有拿到朝堂上面的,這個充其量,只是一個比較珍貴的,比較好玩的一個玩物,上升不到國家的層面。
最近北宋的政壇,較為的穩定,貴妃歸寧是最大的一個事情,因為苗貴妃規規矩矩的,仁宗的表現也是如此,根本就沒有見到趙信,雖然,有人懷疑,趙信藉助著貴妃說了些什麼,可是對於宰撫來說,要的並不是根本不聯絡。
那是不可能的,就算是普通的一軍首腦,要想跟皇帝聯絡,也是很容易的意見事情,有的是人在中間穿針引線。
更何況,趙信還有這樣的基礎,強行讓他們父子分割,那是有幾乎不可能。
有的時候,只要表面上做到就可以了,大臣們只要是防微杜漸就好了,只要趙信不主動,秘密的面見仁宗,或者是通過貴妃,做一些超過綱常的事情,那就無所謂了。
朝臣們巴不得減弱趙信的存在感,一年多的時間,關於儲君的挑選,已經進行了一年多,從宗室之中,挑選的人員,已經開始培訓了,他們各自都有不同的長處,通過的一定的規則和學習,在大臣們看來,是接任的最佳人選。
奪嫡站隊這樣的事情,是任何一個聰明的官員,都必須要避免的東西,而規則,也最終不到最後時刻,不會揭秘,在這個時候,貿然的加入到這個領域,那是非常不智的選擇。
當一封通過樞密院轉來的北方情報,立刻把整個朝堂上面的目光,都給吸引過來了,遼國的國內戰局,已經越來越烈了,為了幹掉元昊這麼一個心腹大患遼興宗調動了25萬人。
畢竟是在遼國境內,遼國可以在本土獲得一定的補給,可以動用的力量,也就比之前遠征西夏的時候大多了,另外一方面,也是對元昊的痛恨,成千上萬的部落,被元昊一掃而光,哪怕遼興宗還沒有意識到,這些底層的牧民,對於遼國的影響,可是一個巨大的進項的減少,意味著未來,遼國會有一段比較痛苦的日子的。
再怎麼痛苦,也必須要咬著牙堅持,他們絲毫都沒有意識到,一直軟綿綿的,被他威脅的北宋,已經開始的磨練爪牙,要對他動手了,或許,不存在滅國的能力,但是在短時間吃大虧是肯定。
遼國境內的變動,也讓一直都要有所作為的賈朝昌,也亢奮了起來,特別是詢問了的狄青之後,在棱堡和長弓的訓練,告一個段落之後,他有八九成的把握,拿下燕雲十六州之中的四個。
這已經是巨大的突破了,燕雲十六州,那是北宋皇族的夢魔所在,別說是拿下4個,就算是拿下一個,甚至大半個,取得突破,賈朝昌也會是萬眾矚目的存在。
關於鐵路的事情,還只是仁宗和葉清臣知道,葉清臣雖然拿到了建設鐵路的資金,卻沒有動用,這段時間,他對於趙信的了解,知道有一個計劃書的存在,也就是說,一個整體的鐵路修建的計劃。
朝堂之上,臨近的年底,整個朝堂上面也懶散了許多,賈朝昌的計劃,一直都保持在小圈子之中,只是常規的更換武器,加強邊境防禦,還沒有把這個事情,拿到朝堂上面討論。
北方遼國的事情,對於北宋的宰輔而言,只是一個關注,無論是元昊,還是遼興宗,都是北宋的敵人,他們之間狗咬狗,這對於他們而言,是一個好事情,可是暫時,沒有介入的必要。
他們如果知道,賈朝昌居然大膽的,把禁軍更換下來的裝備,送給了元昊,恐怕會驚呆了的。
這已經不是涉足了,這是赤裸裸的干涉的,加強成為流寇的元昊的勢力,讓兩個敵人狗咬狗,這是跳不離間的不二法門。
仁宗對於朝堂的掌控,僅僅限於朝堂,因為長弓的出現,禁軍的裝備更換,遠沒有那麼的龐大,日常的更換也是例行的,一般情況下,更換下來的,都是破銅爛鐵,沒有人會去關注他的走向,在通過樞密院和邊軍的幫助,送出去,也就不引人矚目的。
這也是賈朝昌期待的,一切準備之中,他要等到最佳的機會出現,才會在朝堂之上,一鳴驚人,說服所有的人。
對於宰輔而言,目前的北宋,正是最好的時代,西北的好消息,北宋的心腹大患徹底的消失,加上靈州和議的收穫,或許這一部分不是現錢,可是這代表著整體的收益。
他們也聽說了,渭州大會,銷售了超過2000萬,而且這筆錢,都被韓琦用到了靈州和西北四路上面。
這些大臣們,或多或少,有些鬱悶,2000萬啊,這可是之前的財政收入啊,一年北宋收的錢,就這麼的用在了貧瘠無比靈州上面。
韓琦有明確的表示,只有這一次的錢是用在靈州上面,而且靈州計劃已經全面開啟,停不下來,如果停下來的話,之前的工程,就會成為爛尾工程。
好在,靈州的基礎很好,只要把的這個保持下去,幾百萬畝水澆地,加上大量的草場,靈州就可以擁有糧食和的畜牧兩條路。
不要小看種植,在別的地方,種植可能是虧錢的,只是因為國家的政策,不得不種的話,那麼靈州,如果能夠在保證糧食基本需要的前提下,獲得大量的糧食的話,不但是一個穩定國家平衡的一個很好的辦法,也是一個賺錢的門路。
西北的糧食有多麼的昂貴,邊陲的省份,不可能放棄,再加上的駐軍的關係,每年,支應到邊區的糧食,耗費巨大,按照每年100萬石左右,就差不多是500萬貫。
現在,如果靈州支應,這筆錢就可以節約下來,這是天大的好事情,相對而言,在靈州用了2000萬,不算什麼,每年增加的產出,可能兩三年,就能夠把所有的本錢給收回來。
無論是養殖業,還是種植業,都是一個高回報的產業,哪怕未來,伴隨著大量糧食和牲口的出現,整個北宋這些東西的價格,也會答覆的降低,可是靈州必然會因而而受益。
這個受益,可不是幾萬貫,那是幾十萬貫,那是百萬,甚至是千萬級別的。
接下來時候,趙信就是忙碌無比的,先期測繪的這些人員,把數據源源不斷的送到了汴粱,然後趙信就用這麼第一手數據,最終做出了一條貫通汴粱和靈州的龐大的鐵路的。
這個鐵路還有眾多的制約,比如說,翻越秦嶺,在這個時代,根本無法達成,這個時代的工程能力,無法建造一個翻越秦嶺的隧道,更不可能把鐵路修建到大山之上。
趙信還是有解決的方法,那就是分成兩段,然後中間,用人力取代鐵路,進行一番的轉運,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貫通的難度。
整個鐵路的長度,2200里,加上中間因為一些河流山川,必須要的繞路,大概是2500里左右,除了秦嶺這個天險之外,到是沒有其他的問題,這中間沒有經過黃河這樣的幹流,如果要越過的話,也必須要截成兩段。
整個計劃非常的詳盡,包括了占用的土地的數量,鐵路跟官道不一樣,必須要做成的封閉的,旁邊,會建設一系列的綠化帶,保守估計,整體的寬度,會達到六七十米,換算成龐大的鐵路的長度,這個方面,征地的動作不小。
還有經過了區域,以50里設置一個站點,用於馬匹的更換來計算,會拉動眾多的城市。
葉清臣不明白鐵路的拉動作用,可是在知道了這麼一條鐵路,跟京杭大運河的運力差不多的前提下,可想而知這中間的好處,毫不客氣的說,整個西北都會受益,而在北宋已經沒落的河南府和京兆府,也會因為這一條道路,復興起來。
洛陽和長安,這兩個千年古都,在過去的一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之中,都是最為重要的地方,幾乎是都城的不二選擇,可是在北宋,甚至北宋之前的五代十國,洛陽和長安徹底的沒落了。
這樣的一個計劃書,讓葉清臣非常的滿意,不過這些時間,他也在考慮這件事情,有了仁宗給的300萬貫,建設這一條鐵路的資金是不成問題的,可是他明白鐵路的好處,其他的朝中大臣,並不知道這中間的道道,貿然推動這麼一個龐大的工程,是不是有些激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