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過記錄 |

第421章:國號為「原」與存亡一戰(1 / 1)

上一章 書頁/目錄 下一章

    智瑤並不是一個無法接受正確意見的人。

    現在,智瑤還沒有正式登極,開國大典什麼的更是沒有舉行,同時暫時沒有給周王室報備將要使用什麼國號,並不是非得使用「唐」來作為國號不可。

    按照許多人的意見,他們認為智瑤可以在「原」以及「智」中去選擇一個國號,又認為「原」是最具有法統性的國號。

    如果非要從「原」或「智」中選一個,智瑤會選擇「原」來作為國號。

    道理不複雜,智氏化家為國是既成事實,之前智氏卻是作為一個卿位家族,智瑤沒有消滅其餘的卿位家族,一旦使用「智」來當國號,很難避免韓氏、狐氏和鍾氏會有一些彆扭,更是會有一種尷尬揮之不去。

    用「原」當國號的話,一些彆扭就會沒有了,尷尬什麼的也變得可有可無。

    畢竟,智氏是荀氏的小宗,荀氏以前叫原氏,原氏是原國的主人。

    這樣一來,智瑤擔任國君就具備法統性,可以避免遭到不必要的輿論攻擊,能免去不少人心裡的疙瘩。

    那麼,智瑤既然知道那些道理,為什麼一開始非要選擇「唐」來作為國號?

    說白了就是一種穿越者都會有的毛病,他們的認知就是「強漢盛唐」,地理位置跟漢水夠不上邊都能用「維天有漢,監亦有光」、「倬彼雲漢,昭回於天」來解釋為什麼要取國號為漢;一旦是在晉地,天然會想用唐來當國號。

    另外,關於漢這個國號,其實在五胡亂華時期早就被用爛並且用臭了。那個時候出現了匈奴漢「劉淵」、漢趙(羯人石虎)、成漢(氐人李雄)、侯漢(羯人侯景),劉淵倒是有劉漢的血統,但沒有一個是漢人對吧?

    前前後後一共有十多個以「漢」為國號的大一統帝國以及割據勢力,大一統其實還行,割據勢力以及異族政權著實是太糟蹋這個國號了。

    用「唐」來作為國號的國家則是有五個,第一個是帝堯的陶唐氏政權;第二個是姬姓唐國,也就是晉國的前身;第三個才是李淵建立的唐,李世民真的並不是開國之君;第四個是唐帝國滅亡後,李存勖在魏州稱帝,仍沿用「唐」國號;第五個則是李煜建立的南唐。

    傳聞石敬瑭也使用過唐這個國號,只是史書記載的是後晉。

    智瑤率軍非常輕易地逼降了「曲阜」,實施占領之後班師前往「邯鄲」。

    期間,各重要人士得到通知,他們需要前往「邯鄲」參加開國大典以及智瑤的登極儀式。

    智瑤不止召喚了自己的下屬,並且向在「茅」的諸侯發出邀請。

    至於單公遠則是全程跟隨智瑤輾轉。他本身就需要代表周天子見證智瑤開國登極,再確認最終到底是使用什麼來作為國號,好向各國的史官發去智瑤所定國號,以後使用那個國號記載於史書。

    為什麼選擇在「邯鄲」進行開國儀式?若說智瑤以前希望從「濮陽」作為鞭撻諸侯的起點,現如今「濮陽」則是可能在不短的時間內作為戰爭的前線,搞下來智瑤並不適合在「濮陽」舉行相關儀式,只剩下「邯鄲」最為合適。

    智瑤在「邯鄲」開國,都城卻不會定在「邯鄲」這邊,都城最後還是會定在「濮陽」那邊,只是暫時不能刺激到宋國。

    原因是在宋國吞併曹國之後,「濮陽」距離宋國的邊境著實太近了,要是原國立刻宣布都城選在「濮陽」的話,宋國想不跟原國為敵都不行了。

    另外,本來有人建議在「曲阜」舉行開國大典以及登極儀式,認為那邊從某種程度上是一塊福地,儀式舉行完畢後還能去泰山進行祭祀之類。

    去泰山祭祀?智瑤暫時不覺得自己有那個資格。

    在「曲阜」舉行開國大典和登極儀式?第二帝國皇帝在凡爾賽宮登基嗎???

    對了,登基和登極有區別,登基可以改元,登極則是坐上高位進行執政。現在建元和改元之類什麼的要求沒有那麼嚴格,能用登基一說的卻是只有周天子。

    智瑤先公布自己要用的國號是「唐」,後來開國大典之上卻使用「原」作為國號,算是一種出爾反爾嗎?沒有最終確定下來,怎麼能叫出爾反爾。

    會不會對智瑤造成什麼影響?那肯定是會的!

    不過,一件事情總是擁有多面性,不然就不會有「知錯就改善莫大焉」這個話了。

    總的來說,智氏內部屬於智瑤怎麼幹都行的類型,韓氏、狐氏和鍾氏對最終國號定為「原」覺得理所當然。

    乃至於韓氏、狐氏和鍾氏在智瑤最終確認「原」為國號之後,心裡的那種彆扭消失,接受一個嶄新時代已經到來的事實。

    這一波下來,智瑤非但沒有在威信上有所受損,相反讓大家看到了樂於納諫的一面。


    講實話就是,一旦大家認為智瑤是個明知道錯了還頭鐵的人,他們就該思考這個新生國家能不能長久的問題了。

    參加完開國大典的韓庚和鍾全重新離去,各自干需要負責的事項。

    這一次,韓庚和鍾全得到召喚之後,用最短的時間地點「邯鄲」算是一件好事。側面證明哪怕有點小心思,還是向智瑤坦露了服從的一面。

    當然了,也能是韓庚或鍾全在迷惑智瑤,用這種以身涉險的方式獲得信任。

    包括楚國在內,現存的國家都有派人參加智氏的開國大典,不止得知使用的國號是「原」,還確認智瑤沒有改氏。

    對諸侯來說,智氏復國是預料當中的事情,感到意外的是韓氏歸入原國。

    那樣不止是智氏取代了晉國,新生的原國還是一個兼併了仇由、中山、衛國和大半個齊國的強大存在。

    媯姓陳氏一樣有派人參加在「邯鄲」舉行的儀式,作為使節的田恆……,也就是陳國儲君,他還向智瑤明確表示隨時可以退出東來。

    關於搬家這一件事情,媯姓陳氏前前後後已經幹了三四年,他們從中原遷徙走了約十八萬人口,物資更是不計其數。

    正是因為媯姓陳氏一直在做遷徙的事情,智瑤才沒有發兵滅掉剛剛復立不久的陳國。

    這一次,媯姓陳氏表現得相當識相,然而智瑤卻知道他們肯定有另外的盤算。

    比如說,原國要是扛不住諸侯聯軍的攻擊,媯姓陳氏非但不會走,他們還會成為聯軍的一份子。

    不管怎麼說,剛剛登極的智瑤沒有留在「邯鄲」享福。

    參與開國大典的六萬大軍,他們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出征,隨後在大野湖區域會合了一萬左右的騎兵,合兵七萬繼續向「茅」開進。

    這七萬大軍,裡面全是智氏的家底,也就是沒有韓氏、狐氏和鍾氏參與,連帶重新出現的范氏以及中行氏一樣不在其中。

    范氏與中行氏?士皋夷一直在祭祀范氏的祖先,只不過是改成了凡氏,他們得到智瑤的允許重新使用范氏;中行寅還健在,他們以後會是原國公族的一員,用的卻是中行氏。

    相信在「茅」的趙母恤和在秦國那邊的趙伯魯得知范氏和中行氏重新現世,一定會心情無比複雜。

    這一次,趙母恤帶著五千騎兵參與在「雍丘」舉行的會盟,隨後也成了聯軍的一份子。

    當然不是現存的國家都有參加聯軍,比如陳國和宋國就沒有加入進去。

    宋國並非明確拒絕,他們找了一個非常合適的理由進行拖延,接下來就看即將爆發的戰爭是什麼走向,一旦是聯軍占據優勢,宋國成為聯軍一員就不可避免。

    騎牆嘛,真不是只有鄭國會,逐漸變成實力不尷不尬各個國家的一種常態了。

    鄭國倒是有參加聯軍,只是他們暗地裡依舊保持與原國的聯繫,並且表達了用「南燕」置換「祭」地的決議不會改變的態度。

    一切的種種只是說明一個事實,諸侯並非鐵板一塊,他們擁有屬於自己的訴求。

    多個勢力的聯合,看上去好像挺威風的?事實就是內部也會亂糟糟。原因就是一個勢力就有一種訴求,本身的矛盾就不少,不會因為進行聯合就讓以往的矛盾消失了。

    以前的晉國就挺明白,他們有著眾多的小弟,用途卻是收取「貢獻」為主,哪怕召喚一起出征,眾多小弟一般只是作為啦啦隊的存在,沒有奢望小弟們能夠出多大的力氣。

    跟晉國打了百年爭霸戰爭的楚國同樣明白那個道理,楚國的做法卻是另外一面。

    楚國對待小弟歷來粗暴,並且極度喜歡吞併盟友。關於這點,相信諸侯不會那麼快就遺忘了。

    來自諸侯的使節團,他們在原國大軍駐紮在「乘丘」後,接受完原國君臣的款待,才脫離趕往「茅」向自家的君主復命。

    所有隊伍之中,魯國的使節團存在感最強。

    以當前局勢,魯國看上去已經陷落大半,乃至於都城都被原國所占領。

    他們的使節團參加原國開國大典以及智瑤登極時沒有搗亂,儀式結束之後則是開始了哭鬧,一再上演魯使哭「原」庭的戲碼,詭異的是沒有表態退出聯軍。

    魯國會不會亡國,取決於在「茅」的會獵結果。

    而原國立國之後的第一戰,馬上就要爆發了!



  
榮譽與忠誠作品:  大明永樂  席捲天下  漢血  春秋大領主  大秦之帝國再起  超神學院的宇宙  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  
類似:  萬族之尊  萬古之王  諸天影視流浪  我的透視超給力  

加入書籤

書頁/目錄

搜"我在春秋做貴族"
360搜"我在春秋做貴族"
語言選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