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過記錄 |

第492章 八大海關(1 / 1)

上一章 書頁/目錄 下一章

    第492章 八大海關

    北京光復後,天下混元一統就成了定局。

    在用人方面,或者說是治理方便,朱誼汐也有自己標準。

    簡單來說,就是南強北緩。

    即,在太平多年的南方,選用強勢官吏來推行新政,而在殘破的北方選用傳統且緩和的官吏進行治理。

    例如,江蘇省、浙江等地,基本上沒減免什麼賦稅,而山東、北直隸、陝西、河南等地,基本上減免一至三年不等的賦稅。

    至於為增加人口,更是停了五年徭役。

    這在南方是不可想像的。

    甚至明朝有個不成文的規定,南直隸出身的人不得擔任戶部尚書,生怕其對自己鄉梓手軟。

    當然,說到江南賦稅重的問題,其實這是個偽命題。

    總有人舉例,什麼南直隸賦稅占朝廷收入兩成,從而顯示江南百姓負擔重,以一己之力養活大明朝等,其實更是公知們偏言。

    總體來說,南直隸之所以賦稅高,主要由兩方面構成。

    一者,是大量官田存在。

    正所謂經濟決定政治,而政治又是經濟的反饋。

    首先,官田的賦稅基本上五五分成,元廷的官田(宋朝文武宗室之田)、張士誠的親貴家屬之田,統統成了大明的囊中之物。

    而明初又屢興大案,如明初四大案,幾乎將朝廷的中上層官僚清洗一空,這些文官武將多是江南人,其田地阡陌縱橫,也成了官田。

    最後,就是遷江南豪強入鳳陽,抄沒了大量的田地。

    由此,在洪武年間,江南地區的官田數量,占據了總田畝的七成。

    例如洪武末年,蘇州總田畝為九萬五千頃,而官田則是六萬頃,抄沒的田地又占據官田的三分之一。

    官田占比最高的,在崑山,由於那裡富豪雲集,官田達到了恐怖的八成。

    所以,可以肯定的說,南直隸大部分百姓、士紳所耕種的土地,其成分都是官田,所以賦稅才是全國最高。

    二來,則是因為明朝兩百多年,喜歡用糧食來統計賦稅,江南地區的許多賦稅被以糧食來計算,所以才如此奇高。

    而像是絲、麻、棉等農作物也統一折換成糧食,好方便統計。

    所以,明朝兩百年來,南直隸抱怨頗多,但從來只有說徭役重,而沒說賦稅重的,因為他們都是偷種官田,薅大明朝廷的羊毛。

    而苛重的白糧役問題,即江南百姓自己運糧去京師,原本南京不遠,結果被迫運送至北京,導致家破人亡的政策,到了萬曆年間開始改折白銀運解。

    而說到前面提到的官田問題,也坑了後來的滿清一把。

    滿清得到明廷的魚鱗冊後,大為興奮,興致盎然來到南方準備把官田收來分給八旗們,結果卻引來了全江南的反對。

    因為所有的官田、軍田,都被地主士紳,乃至於百姓們占盡,你可以收重稅,但卻不能讓他們交出土地。

    一系列的造反起義活動,甚至被取消了大量的功名也不妥協後,滿清最後只能屈服。

    而對於朱誼汐來說,江南地區七成土地都改稻種桑棉,糧稅再收基本上沒有什麼意義了。

    還不如順勢而為,多徵收一些商稅,如棉、麻、絲等,也比收糧食來的多。


    所以減免糧食就惠而不費了。

    「戶部對於安徽、江蘇也要用點心,不催逼一番,欠稅是難拿回來的。」

    「另外,考成法也要利用起來,欠稅收不齊的,就貶斥免官,莫要縱容。」

    皇帝提點了一番,這也是他單獨會見趙舒的原因所在。

    而首輔親掌戶部,更是他對於明清兩朝的經驗之談,錢能通神。

    趙舒自然也明白皇帝對於錢財的重視,但他覺得這不是皇帝叫他來的主要目的。

    索性他很有耐心,就這般靜靜地等著。

    欣賞著雨敲琉璃瓦的聲響,良久,皇帝也不再猶豫,直接道:「內帑的金花銀說到底還是地方賦稅,還是由戶部來收吧!」

    「陛下——」

    趙舒一驚,心中暗嘆不好。

    欲將取之,必先與之,皇帝這是以退為進啊!

    皇帝的內帑兩大來源,金花銀和鈔關,而金花銀是江西、湖廣、南直隸等地運輸不暢且邊遠地界,由收糧折改為銀,一年約莫一兩百萬兩。

    「內帑本就不足,若是沒了金花銀,豈不是委屈了陛下?朝野怕是對老臣彈劾不止了……」

    趙舒連忙說道,臉上寫滿了苦澀。

    「這樣啊!」

    朱誼汐若有所悟:「但皇帝一言九鼎記既然說出來了,就一定要兌現。」

    「這樣吧!」

    說著,皇帝突然又道:「運河的鈔關也由朝廷直領,某就只要海關之稅吧!」

    「海關?」趙舒皺眉,對於這個詞彙瞬間領悟了幾分,這是關乎海外的錢財之事,類似於市舶司。

    「老臣不解。」

    「市舶司終究是太窄了。」

    朱誼汐坦然道:「區區大明,只有局限在月港、南京兩地也太少了,朕有意,在廣州、福州、寧波、杭州、松江,天津,新開六地進出口商岸,合計南京、月港,即為八大海關,抽取關稅。」

    「八大海關——」趙舒呢喃道,臉色變幻不斷,心中不斷地思量著利弊。

    毋庸置疑,此時的海關雖然不知其利,但光是南京的市舶司,一年就抽取了三十餘萬兩的賦稅,

    即使是八大海關,也不過兩百餘萬兩。

    運河八大鈔關,萬曆年間也不過二三十萬兩,而金花銀兩百萬兩,如此與八大海關相差不離。

    但顯然,皇帝實行海運後,海關的潛力必然比內運大,其未來大有可圖。

    朝廷理論上來說是要吃虧的。

    但表面上朝廷不吃虧,皇帝也歡喜,這樣不是最好嗎?

    對此,趙舒很識趣地說道:「臣等豈能讓陛下供給困難,天下必然罪臣,金花銀則納入戶部,而鈔關則萬不可轉移……」

    說著,他貼心道:「海關之設還未開始,為避免宮廷不足,金花銀以十年之期再轉也遲。」

    「十年太久了。」

    皇帝搖頭,心中對於趙舒的貼心很滿意:「就三年吧,三年後金花銀就由朝廷領之。」



  
飛天纜車作品:  逆流啟明  
類似:  誅天劫  逆天宰道  葬天神帝  修源錄  在海賊開DNF  

加入書籤

書頁/目錄

搜"大明世祖"
360搜"大明世祖"
語言選擇